心血管疾病(cv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心血管疾病每年夺去的生命甚至比所有类型的癌症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加起来还要多[1].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一些后果是冠心病、中风和心脏病发作。这主要是由于动脉中的血块阻塞了正常的血液供应,即血栓形成。当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到损伤,使斑块内的脂肪和胆固醇与血液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血栓。因此,导致由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的血栓的生长这个过程被称为血栓形成[2].
动脉斑块的几何形状、大小和长度各不相同。它们也可以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或连续)病变。与单一狭窄相比,连续狭窄的流体动力学复杂,因此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医学上的挑战[3.].Keeley等人[4]的研究发现,69%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多发复杂狭窄,其中26%的患者有2个狭窄,17%的患者有3个狭窄。根据Goldstein等人的研究结果[5]与单发狭窄患者相比,连环狭窄患者有更高的缺血再发风险和更高的死亡率。
高壁剪切率在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6].它们负责启动血小板聚集机制[7].一项体内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不仅由可溶性激动剂引起,也由剪切应力梯度引起[8].壁面剪切速率是壁面剪切应力除以流体粘度的结果[9].数值研究模拟了一系列狭窄中存在的流动动力学,表明壁面剪切应力随着狭窄百分比的增加而增加[10].但多发狭窄的存在对血流损害的影响大于相同程度的单一狭窄[11,12].
在评估多发狭窄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压降。压力梯度主要用于测量分数流量储备(FFR)等诊断技术。FFR指数有助于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决定治疗方案[13].已发现压降随容器内狭窄的数目而变化[10,14].而且,当近端和远端狭窄距离增加时,会产生更大的压力梯度[15].已发现狭窄后段由于再循环区和流动分离而容易产生颗粒聚集[14],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估计出血栓形成的原部位,然而,在体外实验中证明这些预测在血栓形成中仍然缺乏。这项研究证明了狭窄的数量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血栓形成的位置,以及多个狭窄如何增加血栓形成和完全闭塞的风险。这些结果有助于更广泛地了解血栓如何在多发性狭窄中发展。此外,血栓形成监测和最终聚集测量允许确定病变倾向于闭塞。
制造
设计了具有一个(A)、两个(b)和三个(c)狭窄通道的微流控芯片。所有病变均选择85%的临床严重狭窄。由于目的是发现狭窄数量的影响,所有的设计都是一样的。狭窄通道的几何形状为同心。通道直径为600 μm,狭窄部位直径为90 μm。病灶间距离设为5mm(图;1).
利用光刻技术对硅片进行了制模,并利用软光刻技术制作了主模。芯片由PDMS 10:1制成,采用我们实验室开发的热风膨胀方法[16].这种方法允许制造自对准椭圆通道,其目的是模仿人类动脉的形状。
从大鼠尾部提取的I型胶原蛋白(1mg /ml, Sigma-Aldrich,韩国)用于在通道内形成血栓前涂层。通道在室温下孵育一夜,实验前用PBS 1X冲洗[17].